幻灯二

奇特电影网-自我主体性

“自我主体性”是一个在哲学、心理学、社会学等多个领域都非常核心且深刻的概念。它指的是个体将自身体验为一个独立、统一、具有能动性的“主体”而非“客体”的核心感受。

简单来说,就是 “我”作为主人,掌控我的思想、行动和人生 的感觉。

下面我们从不同维度来深入解析这个概念:

1. 核心内涵

自我主体性包含几个相互关联的层面:

  • 自我统一感: 尽管我们的思想、情绪、记忆在不断变化,但我们依然能感觉到有一个连续的、稳定的“我”贯穿其中。昨天的我、今天的我和明天的我是同一个人。

  • 能动性与自主性: 这是主体性的核心。即感觉到自己的行为是由“我”发起和控制的,行为的后果也由“我”承担。例如,我“决定”抬起手,然后手抬起来了,我能清晰地感受到这个“决定”来源于我内部。

  • 自我所有权: 感觉到自己的身体、思想、情感和经历是“属于我的”。这个身体是我的,这个想法是我产生的,这种情绪是我感受到的。

  • 第一人称视角: 我们体验世界是从一个独一无二的、内部的视角出发的,即“我”的视角。这个世界是通过“我的”眼睛、耳朵和思想来被感知的。

  • 自我反思能力: 能够跳出自身,对自己的思想、行为和感受进行观察、评价和反思。这是人类主体性最高级的体现,即“我”不仅可以行动,还可以思考“我为什么要这样行动”。

2. 不同学科的视角

  • 哲学视角:

    • 笛卡尔: 他的“我思故我在”是近代哲学对主体性的经典奠基。他将思考的“我”确立为不可怀疑的、确定无疑的起点。

    • 康德: 提出了“先验自我”,认为主体性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先验条件,是我们能够组织和理解感官经验的前提。

    • 存在主义(萨特、加缪): 强调主体性是在自由选择和行动中构建的。你成为什么样的人,是由你的选择决定的,你要为此负责。

    • 后现代主义(福柯等): 对主体性提出了批判和质疑,认为所谓的“自我”并非天然、统一的,而是被话语、权力和社会结构所塑造和规训的。

  • 心理学视角:

    • 发展心理学: 研究婴儿如何从与母亲浑然一体的状态中逐渐分离,形成“我”与“非我”的界限,从而建立主体性。

    • 临床心理学: 许多心理问题与主体性的受损有关。例如,抑郁症患者可能感觉失去了行动的意愿(能动性丧失);解离性障碍患者可能感觉与自己的身体或思想分离(自我所有权受损)。

    • 人本主义心理学(罗杰斯、马斯洛): 强调“成为你自己”,认为实现真实自我的过程就是主体性充分发展和表达的过程。

  • 社会学视角:

    • 社会学家认为,我们的主体性是在社会互动中形成的。我们通过与他人的关系、扮演社会角色、内化社会规范来认识“我是谁”。

    • 马克思认为,在资本主义异化劳动中,工人失去了对其劳动产品和过程的控制,从而导致其主体性的丧失。

3. 为什么自我主体性如此重要?

  • 心理健康的基础: 一个稳定、协调的主体感是心理健康的核心。它的紊乱与多种精神障碍密切相关。

  • 道德与责任的前提: 法律和道德之所以能要求个人为其行为负责,正是基于一个默认的前提:该个体是具有自主行为能力的“主体”。

  • 创造性与意义的源泉: 我们感到生活有意义,很大程度上源于我们能够主动地设定目标、做出选择并为之努力。失去了主体性,人就会感到无力、空虚和异化。

  • 人际关系的基础: 健康的亲密关系是“主体”与“主体”之间的关系(马丁·布伯所说的“我-你”关系),而不是“主体”对待“客体”的关系。

4. 主体性面临的挑战

在现代社会,维护自我的主体性并非易事,它面临着诸多挑战:

  • 社会规训与从众压力: 社会规范、文化期待和群体压力会不断塑造甚至压制我们真实的主体性,让我们活成“别人期望的样子”。

  • 技术异化与算法控制: 在数字时代,我们的注意力被算法牵引,消费习惯被精准预测,观点被信息茧房塑造,这都在无形中削弱了我们的自主思考和选择能力。

  • 消费主义与物化: 人被简化为消费者,其价值通过拥有的商品来定义,导致人与其真实需求和创造性的疏离。

  • 内在批判与自我怀疑: 我们内心那个苛责的“超我”或“内在批评者”会不断否定我们的感受和选择,侵蚀我们的自我所有权和能动性。

总结

自我主体性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“东西”,而是一个动态的、持续进行的“过程”。 它是我们作为人,在与世界、与他人、与自己的互动中,不断确认、建构和捍卫的一种感觉、一种立场和一种能力

追求和保持自我主体性,意味着:

  • 倾听内心的声音,尊重自己的感受和需求。

  • 敢于为自己做出选择,并承担其后果。

  • 保持批判性思考,不盲从于外界的权威和潮流。

  • 在行动中体验和确认“我”的存在与力量。

它最终指向的是古希腊德尔斐神庙上的那句箴言:“认识你自己”


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

内容页广告位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