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会为了每天充电电费最低的时候,去卡点排队给车充电吗?
取决于个人的时间成本、经济状况、以及对便利性的要求。
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下:
1. 从纯经济角度算一笔账
假设你的电动车电池容量为60度电,从0充满需要60度电。我们比较一下不同时段的价格:
高峰时段:比如晚上6点到10点,电费1.2元/度。
充满电费用:60度 × 1.2元/度 = 72元
低谷时段:比如深夜11点到次日早上7点,电费0.4元/度。
充满电费用:60度 × 0.4元/度 = 24元
一次充电的差价:72元 - 24元 = 48元。
这个差价非常可观,一个月如果充10次电,就能省下近500元。
所以,单从省钱的角度看,在低谷时段充电的诱惑力非常大。
2. 但是,你需要考虑“时间成本”和“便利成本”
“卡点排队”这个行为引入了两个关键变量:
时间成本: 你的一个小时值多少钱?如果你为了省48元,需要专门开车去充电站,并且可能排队等待1-2小时,这值得吗?
对于高收入人群: 他们的时间非常宝贵。花两小时省48元(相当于时薪24元)可能完全不划算。他们宁愿多花钱买来休息、陪伴家人或工作的自由时间。
对于时间灵活或收入一般的人群: 如果晚上本来就在家附近活动,或者不介意利用排队时间在车里看剧、休息、处理一些琐事,那么省下的钱就是实实在在的收益。
便利成本:
睡眠牺牲: 如果最低谷电价在深夜,你需要牺牲睡眠时间去充电,这会影响第二天的精神状态和健康,得不偿失。
不确定性: “排队”意味着你可能无法保证一定能充上电,如果排了很久队却没充上,时间就白白浪费了。
家庭充电桩是“终极解决方案”: 如果你有固定车位和家用充电桩,整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。你可以设置预约充电,回到家插上枪,车会自动在低谷时段开始充电。你无需任何等待,睡一觉起来车就满电了,同时还享受了最低电价。这是性价比和便利性的完美结合。
我的决策思路和建议
我不会单纯为了“最低电费”而去卡点排队,但我会聪明地利用低价时段。具体来说:
首选家庭充电桩: 如果条件允许,安装家用充电桩是提升电动车使用体验最有效的方式。它可以让你几乎无感地享受低谷电价。
规划性充电,而非应急性充电: 不要等到电量告急才去找充电站。在日常通勤或购物时,如果附近有充电站且电价处于平峰或低谷期,我就会顺便补电。比如周末去商场吃饭看电影,把车放在充电站,结束电也充满了,还不占用额外时间。
避免高峰时段充电: 我会有意识地避开电价最贵的下午和傍晚高峰时段,除非是万不得已的紧急情况。
利用App提前规划: 使用充电App查看附近充电站的实时电价、空闲桩数量和排队情况。如果看到低谷时段且排队不长,我会考虑前往。如果显示排队很长,我会选择放弃,或者去电价稍高但不用排队的站。
结论
如果你的时间非常充裕,且对省下的电费很敏感,那么选择在低谷时段去充电是明智的财务决策。
如果你的时间紧张,或者更看重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度,那么不值得专门去卡点排队。更好的策略是避免在最高价时段充电,并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碎片时间进行“顺带充电”。
最终的解决方案是拥有家庭充电桩,它彻底解决了这个时间与金钱的矛盾。
所以,你会怎么做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生活方式和你对时间价值的衡量。